当前位置:
首页
/医保资讯/医保动态
强制度、重管理、严排查,镇海医保构建全方位内控监管体系

来源: 市医保局

发布日期: 2023- 07- 24 10: 17

阅读次数:

  

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内控管理,守好人民群众“看病钱”“救命钱”,今年来,镇海区医保局多措并行,不断强化自我监督,主动检视问题不足,从制度入手,抓常态管理,重风险排查,持续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控监管体系。

制度机制先行,夯实内控之基

1.完善内控监管机制。成立由主要领导直管的内控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、风险评估小组、内控评价小组,各科室及下属单位相关人员为组员,协同开展全局内控管理。建立内控工作定期研讨机制,详细分析阶段性内控情况,及时解决内控存在问题,集中研究下步内控重点。将内控与内审工作有机结合,协调使用人员,互通监管要点。

2.健全内控监管制度。拟定《镇海区医疗保障局内部控制实施细则》,梳理《镇海区医保内控监管检查流程图》,全局把握内控监管要求、内容和流程,督促下属单位完善内控制度,落实内控管理。完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巡查制度、医疗费用审核制度、案件审核制度,厘清内部职责分工,明确层级审核权限,细化全链工作标准,让内控监管有据可依。

3.扩展内控监管范畴。在内控范围上,由单纯的业务内控向全局内控转变,包括组织机构、经济活动、业务运行、信息系统和监督与检查等。在内控对象上,明确将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及“医银合作”银行医保经办人员纳入医保内控监管体系,并制定《镇海区基层医保经办机构内控管理办法》,真正将内控的触角延伸覆盖至所有岗位。

常态管理到位,厘正乱矩之行

1.狠抓内控全程督控。制定全年内控工作目标,通过风险评估、信息系统控制及内部监督检查等手段,持续规范业务流程,构建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覆盖的内控模式。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定点医药机构检查,设置意见箱及举报投诉电话,规范落实医保经办事项公开制度、行政执法结果公示制度,持续营造全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。

2.建强内控监管队伍。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,组建内控检查小组,定期监督检查各部门业务经办和制度执行等情况,并落实“回头看”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下属单位各自组建内控管理小组,定期开展内控全面自查。依托“医保共富大讲堂”,干部上台讲、全局同志学,提升干部综合业务能力,强化内控监管专业性。

3.善用内控评价结果。及时汇总、分析内控检查结果,查找制度、流程漏洞,对多发性问题开展集中指导,并通过谈心谈话、内部通报等提醒、督促工作人员时刻按规办事。用好内控报告、内部审计、内控评价手段,将评价情况与工作人员绩效考评、评先评优联系起来,强化内控考评结果应用,以评促改,持续提升规范经办、规范监管能力。

风险排查严格,织密防范之网

1.完善风险排查机制。建立全流程、动态风险排查机制,从业务工作各流程、各环节梳理排查风险点,并根据人员、岗位、流程调整动态更新,确保不留“盲区”“死角”。根据自查、督查、审计结果,围绕日常运行中发现的堵点、参保人员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、举报投诉的热点事项等,充实风险点台账和清单,制定具体整改措施,立行立改。

2.严把权限审批环节。分层管理权限审批,划分单位内部、基层单位、外单位三个管理层级,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和业务角色,按照职岗相适、岗位不相容等原则开设账号、设置角色。关注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和“医银合作”银行等基层单位,以及12333、总工会、人社局等外单位相关岗位的人员变化情况,定期核实并及时调整权限。

3.提升风险防范意识。及时传达国家、省、市医保部门内控文件精神,吃透细节要求,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强化责任意识,切实落实岗位职责,不断增加履职能力。常态化开展保密学习,提升全员保密意识,严防信息泄露。多措开展廉政教育,签订责任状、承诺书,自上而下压实廉政责任,确保严守红线、不越底线。







首页 打印